——以宝山区为例
1、 儿童对性存在很大的好奇心,但教师和家长对儿童的提问存在一定程度的回避态度。
32.5%的教师和56.2%的家长会选择告诉他(她)长大了就知道了,25.1%的教师让孩子去问家长或其他人,23.7%的家长会回避问题,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
2、 教师和家长都意识到学龄前儿童性教育的重要性,但在系统性开展儿童性教育上存在“知行分离”
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性教育基本抱着支持的态度,91.9%的教师和93.7%的家长认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适宜、科学的性教育,正确解答他们的相关问题,是有必要的。90.9%的教师和95.1%的家长认为开展性教育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,有利于孩子的自我保护。然而教师和家长更倾向于儿童在小学阶段系统性的学习性知识,分别有48.4%的教师和61.7%的家长选择应该在小学阶段进行系统性的性知识教育。
3、 作为儿童性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人群,教师和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性教育中的作用。
家长和教师都认为自己不是开展儿童性教育最适合的人选,选择自己适合的比例最低。65.3%的教师认为家长才是对儿童开展性教育最合适的人选,认为教师最合适的只有23.6%。而与此同时只有30.6%的家长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,家长心目中最适宜的人选是专业人士,如专业的医生等等,这一比例占到了61.6%,其次是教师39.1%,最后才是家长。
4、 部分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性侵害的认识不够。
只有39.6%的教师和56.7%的家长认为对孩子的性侵害主要来自于熟人,47.2%的教师和63.8%的家长觉得对孩子的性侵害主要来自于男性,不少教师和家长没有意识到熟人犯罪占据了儿童性侵的大部分。
5、 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性教育培训需求较高,对参加儿童性教育培训有较高的积极性